【獲得全民社造獎項】10/12歡迎一起來參加《迴游社后–採集社后記憶中的聚「憶」》

▲圖說:汐止社區大學推展生態保育不遺餘力,推動汐止福美寮的《從「汐」流生活到生態共融計畫》,深耕汐止在地文化與生態。

資料提供 / 田間文創工作室

汐止社區大學自然生態專家林智謀老師,推展生態保育不遺餘力,與汐止社區大學一起推展獲獎全民社造計畫《從「汐」流生活到生態共融計畫》,深耕汐止在地文化與生態。10月12日(週三)上午09:00點至中午12:00,在汐止社區大學汐止國中總校區二樓社辦,舉辦《迴游社后–採集社后記憶中的聚「憶」(A場)》,將由計畫主持人林智謀老師、鄭維棕校長與在地耆老一起分享社后流域的種種記憶,很歡迎社大伙伴或汐止鄉親一起來報名參加。(點擊這裡我要報名

近年社后地區因為交通議題開始被大家熟悉,也讓台北周邊區域的人移入社后地區,社后是汐止的北邊,早期此區域主要以農業,隨著時代轉變到工業,在到交通民生都距離台北南港、內湖較近也已成為汐止另一個新興移住區域,據地方耆老告知社后是漢人發展最早生活圈之一,周邊的埤塘文化及地方產業仍看到早期舢舨文化遺址及將周邊產業發展及生活最貼近常民文化的一個社群連結所在地,現今聚落位於正好在汐東捷運機廠規劃範圍內有可能面臨消失的危機,現居社后地區仍保有農村聚落文化,農村文化與現代關係的重要連結,算是地方生活的脈絡之一,透過本次社后在地文史分享,希望拉近新住民及社區樂齡來認識與進一步交流,達到社區永續。

說到汐止文化產業給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汐止老街」及「汐止經貿園區」為主,但很多人不知道汐止「社后」對於產業發展及民生來說跟汐止老街發展具有歷史代表性,日治時期汐止碼頭與大台北經商往來必經之汐止前頭(西南)緊鄰南港及內湖是距離台北最近的一個聯外關係,「社后」可以說是見證汐止原住民的「峰仔峙」、清代「水返腳」、日治至今汐止串流著沼澤文化和埤塘文化百年歷史。現今社后地方上仍保留早期先民乾隆年間來此拓墾的農民所開鑿的水利工程之一及保留傳統聚落文化,因此當時透過北峰溪流域闢建金龍湖、分坑埤和草濫埤,使下游廣大社后平原成了汐止地區人主要米倉。但到了 60 年代產業結構改變,加上 80 年代因接續颱風洪水影響了,同時也影響了下游汐止地區傳統產業變遷及當時地方聚落人口外移等因素,地方發展而停滯。

近年大台北河流中下游寸土寸金,河岸已被規劃為工業區、科學園區、商業區和住宅區,一棟棟大樓逐漸佔領河岸視野,早期水岸拓墾形成的大型傳統聚落逐年消失,反觀社后距離大台北地區南港、內湖非常近,但很可惜地方美學及文化保存缺乏及重視,社區產業結構快速發展但未建制完善規劃,地方公民參與社區議題偏弱,我希望近年大家關注的民生議題外,同時也更瞭解「社后文化與生態環境」達到共好。點擊這裡我要報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