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文化部補助的『汐止文化振興運動~森淼水返腳』,3月29日在安基協會理事長林明禮(左七)、東山里長虞恉剛(左四)、東山國小校長林秀雲(左十一)、汐止社大老師林智謀(右三)及及計畫執行人賴季君(右七)帶領下,一起踏查淡蘭古道汐止中路。
文 / 賴季君 照片 / 林能意、賴季君、楊彩瑛、許玉娟
去年由安基環境永續協會、東山里辦公室、汐止社大、東山國小等夥伴組成的汐止東山里文資踏查團隊,透過耆老訪談、在地走讀、文史資料與台灣堡圖比對,勾勒出淡蘭古道中路汐止段的文化走讀路線。
今年團隊延續去年踏查成果,並在立委廖先翔支持下,取得文化部補助以『汐止文化振興運動~森淼水返腳』為主題,推廣認識在地的文化走讀活動。並以先民沿淡蘭古道汐止段拓墾的重要聚落–東山路與老街至基隆河沿岸為目標,邀請在地居民及社會大眾,透過文化走讀,深度了解文化底蘊深厚、生態資源豐沛的汐止。
▲開路紀念碑。
▲石硿子到菁桐古道路線圖。
▲踏查團隊進入菁桐古道。
3 月 29 日由安基環境永續協會林明禮理事長、東山里長虞恉剛、東山國小林秀雲校長及汐止社大老師林智謀帶領,從東山路(汐平古道)磐石嶺經開路紀念碑至仁愛橋。沿途規劃適合師生們的文史生態導覽內容與行進動線,為 4 月 22 日東山國小師生認識在地的學習活動做行前準備。
淡蘭古道修築始於清領時期,是淡水廳至噶瑪蘭廳主要交通路線,承載了清國移民開墾北台灣,平埔原住民遷徙,台灣茶、煤礦與樟腦產業興衰,軍事駐防保甲,馬偕博士傳教,山徑被鐵道、公路取代而沒落等歷史記憶,沿路可見豐富的文史遺跡、侏儸紀孑遺活化石雙扇蕨等珍貴的自然生態。
淡蘭古道汐止段(汐平古道)從汐止老街、茄苳路經保長坑進入東山里,經石門峽、舊派出所至仁愛橋(下石硿)。從仁愛橋開始,古道走東山路經石硿子、開路碑至汐止與平溪交界處的土地公格(磐石嶺),平溪段從土地公格直下三坑左岸至平溪國小附近。磐石嶺標高 500 公尺,自古是汐止與平溪交界外,也是作埤內古道、菁桐古道、五四縱
走等知名登山路線的起點。
▲東山國小校長林秀雲(右三)和團隊在開路紀念碑前合影。右一為計畫執行人賴季君。
▲汐止社大老師林智謀解說古道歷史。
明治 44 年(1911 年) 平溪隸屬台北廳水返腳支廳,為實施保甲政策,而將狹隘路面拓寬為六尺寬的「保甲路」,以利馬匹通行入山治理,當時沿路立碑三座,目前僅存一座。保甲路開路紀念碑上刻有『明治四十四年九月建立 開路紀念碑 警官高澤保甲民』。古道原自保長坑,沿保長坑溪,東山溪岸入山,昭和 14 年(1939 年) 保長坑至石硿仔拓寬為四公尺,可通行汽車。
▲團隊在菁桐古道入口合影。
石碇堡最早開發的汐止,自古是淡蘭古道北路水運和中路陸運的交通要道。工商發達人文薈萃的汐止,直至今日仍留有「峰仔峙社」聚落、清領時期水路運集運點信仰中心「濟德宮」、日據時期第一街長陳定國故居「垂遠堂」、與聞人雅士共同成立的「灘音吟社」、對北部教育濫觴深具影響的「日本公學校」以及對台灣民主歷程有深遠影響的「汐止長老教會」等等珍貴文資,認識在地振興汐止文化刻不容緩。